精准赋能 逐梦启航
针对2025届毕业生初入求职阶段“不知方向、不懂市场”的核心痛点,此阶段以“清晰认知”为核心目标。通过拆解2024-2025年各行业就业趋势报告,结合近3年同专业学长学姐就业去向数据,让毕业生直观看到“专业能对应哪些岗位”“企业更看重什么能力”。同时设置“自我画像匹配”互动环节,引导毕业生通过职业性格测试、专业技能清单梳理,明确自身优势与短板,彻底打破“盲目投简历”“跟风找工作”的迷茫状态,建立“市场需求-自身条件”相匹配的就业认知。2024年11月15日,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企业人事开展就业主题班会。
围绕2025届毕业生求职“卡壳高频环节”,以“掌握可落地的求职技能”为目标,打造“干货+实操”双驱动的赋能内容。简历指导环节拒绝“泛泛而谈”,结合2025届毕业生实习、竞赛、课程设计等真实经历,面试培训采用“场景化演练”,模拟企业高频提问,安排毕业生分组角色扮演面试官与求职者,现场点评表达逻辑、肢体语言等问题,同时补充“无领导小组讨论话术技巧”“线上面试设备调试与礼仪”等细节;针对部分毕业生关注的“考公考研与求职并行”“跨专业就业”等特殊需求,额外提供岗位筛选方法如用“专业不限+核心技能”关键词精准搜岗、跨专业简历侧重点突出可迁移能力,如文案写作能力适配新媒体、活动组织经历适配行政岗,确保每位毕业生都能带着“能用、管用”的技能投入求职。
此次班会瞄准2025届毕业生求职中后期“焦虑内耗、只顾眼前”的问题,兼顾“短期求职落地”与“长期职业发展”双重目标。一方面做足“心态疏导”:拆解“面试失败≠能力不行”的认知误区,教毕业生用“复盘问题针对性改进;另一方面做好“长远规划”:结合2025届毕业生求职意向,指导其制定“1年适应期+3年成长线”规划——进企业的毕业生明确“入职后3个月掌握岗位核心流程、1年争取参与重点项目”,帮助毕业生跳出“只看‘能不能入职’”的短期思维,实现“顺利就业”与“持续成长”的双向落地。
图文/曾思雨 一审/黄金标 终审/江建华

